星泰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丑小丫【重生年代】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一章 你管一万斤叫伴手礼?

第五十一章 你管一万斤叫伴手礼?

    

第五十一章  你管一万斤叫伴手礼?



    此时开往新疆的环山公路上停着一辆大货车。

    “车又坏了?”

    华清下车,才走一半路程,车坏了十几次,偏偏每次都是胡大明开车的时候出事,平地抛锚你敢信?

    “没事儿,十几二十分钟就好。”

    华清推推华保国,华保国点点头哧溜一下和胡大明一起钻车底下去了。

    华保国:“大明兄弟,我帮你。”

    这也是每次汽车抛锚时候的重点项目,开车她还能教大哥,但修车这个华清还没学会。

    要不是想偷师就胡大明的开车技术华清早就禁止他碰方向盘了。

    这家伙修车确实厉害,但破坏技术比他的修车技术还厉害,也不知道他怎么开的,一般人想让车坏这么多次还难呢。

    华清可算知道她一个新人为啥没师傅跟她抢胡大明了。

    “大明啊,我看这次坏的地方和上次差不多,能不能你在旁边看着让我过过手?”车底下传出来华保国的声音。

    华清立马配合。

    “那哥,你们忙,我先去做饭。”

    胡大明正要拒绝,听到华清说做饭,乖乖挪了挪地方。

    算了,吃人嘴短。

    但几顿饭就把看家的手艺教给华保国胡大明还是有点不高兴,这华家兄妹也太不讲究了,他一开始就不该吃他们的饭。

    哎~后悔也晚了。

    环山公路旁边的小山坡不大,华清进里面找了些树枝和干柴,路上看见野菜、野蘑菇和野柿子采了些回去,很快她就用树枝搭起了一个简易柴火灶,这些都是她上辈子做惯了的活儿。

    陈楠娘是个相当抠搜的人,嫌大灶烧柴多,她就让她在院子里搭柴火灶烧水,她几乎天天搭。

    华清连钻木取火都会,因为陈楠娘舍不得用火柴。

    她张开手,现在这双手可真好呀,没有干活儿干出的老茧,也没有钻木取火时被木头磨出来的癞疤。

    她记得她刚开始钻木取火的时候死活点不着火,那时候陈楠妈指着她鼻子骂她没用,说她败家。

    说陈楠不回家都是她害的,在村里到处说因为她把陈楠的车票钱败没了,陈楠买不起车票才回不了家。

    村里人都信周老婆子,无论她怎么解释都没用,因为陈楠是大学生,大学生的娘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所以每次她出门都有大娘指着鼻子骂她,她买什么东西村里人也都帮着周老婆子看着她,生怕她多花陈家一分钱。

    大哥帮她说了几句话还挨了村里人好一顿打,连爸妈都抬不起头做人。

    好不容易陈楠回来了,她求陈楠帮她解释,她有没有花陈家的钱陈楠最清楚,这么一件理所当然的事陈楠听了却大发雷霆,当时他怎么说的了?

    “华清,我不在家你就这么对我妈?你也不看看我妈多大了,一点点小事还和她计较,你让着点她能怎么的?”

    “我告诉你,华清,我妈要是被你气出个好歹来我和你没完!滚!!!”

    “还想让我陪你一起气我妈,做梦呢?”

    想到这华清眼里有泪花闪烁。

    “华清,车修好了,我和你哥去河边洗洗手,顺便看看能不能抓条鱼。”胡大明喊。

    华清擦擦眼泪也喊:“行,你们去吧。”

    “还有没有要我们帮忙的?柴火够不够?”华保国问。

    “够,不用帮忙,我刚才捡柴的时候找到了野柿子,等会吃柿子面,你们快点回来。”

    “行!”华保国答应。

    华清擦擦眼泪继续干活。

    做饭没啥麻烦的,她带了不少挂面,米也有,车里还有付明镜送的两箱方便面。

    华清本来想煮挂面的,后来寻思寻思,开了一箱方便面。

    胡大明回来看到除了开水啥也没有,立马拉下脸子,看家手艺免费教给华保国了,连顿饭都不能让他吃舒坦,他把修车工具往地上重重一摔,表示不满。

    华清装作没看出来,热情的招呼起二人。

    “哥,大明哥,咱们今天吃个好吃的。”华清拿出方便面,她一点不生胡大明的气,学手艺这事儿确实是她做的不地道,胡大明不是自愿教华保国修车,所以生气她也能理解。

    “这是啥啊?”

    “方便面。”华清说:“这个面特别神奇,不用煮,开水泡两三分钟就能吃了,而且特别香。”

    “真的假的?”胡大明到底年轻,新鲜东西一拿出来他就坐不住了。

    “真的,不信你看我给你试试。”

    华清拿出铝饭盒把面饼调料包一放,开水往里一倒,盖上盖子,三分钟后盖子一掀,霸道的香味儿扑鼻而来。

    “哇cao,这玩意儿这么香?”胡大明抢过一包方便面:“给我试试。”

    华保国和胡大明学着华清的样子如法炮制,三分钟后,香喷喷的红烧牛rou面出炉了,两人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

    “好吃!!!”

    “比挂面好吃。”

    “那当然,这个面饼是用油炸过的,干吃都行,能不好吃吗?”

    “用油炸?我的妈呀,这得费多少油?”

    “这玩意儿多少钱?”胡大明问。

    “花钱可买不到,看没看到这个袋子上的文字?日文,这是小日本刚研发出来的,咱们华国应该只有洋货店有。”

    “小日本的东西?”胡大明皱眉。

    “小日本的东西怎么拉?他们的东西好咱们该用的用,该学的学,等咱们学会了比他们做的更好,面有什么罪?”

    “对,面有什么罪?”胡大明端起饭盒呼啦呼啦吃:“好吃。”

    “好吃你多吃点。”华清说:“这个面是细粮做的,里面还有不少油,是营养品,多吃点补补身子。”她和华保国倒是只吃了一包就不吃了,华清把剩下的方便面都推给胡大明。

    “大明哥,这些天这些你教我哥手艺,我也没啥好东西送你,这两箱方便面权当徒弟孝敬师傅的了,赶明儿我家地里粮食下来了,我叫我哥给你抗两袋大米白面去。”

    学门手艺咋的也得给师傅两三百块,尤其开车,大车师傅挣得多手艺不传外人,就是传了没有几百块也拿不下来,胡大明算华保国半个师傅,华清算算这些东西应该差不多。

    她本来没想动两箱方便面的,想着等到了新疆她的钱有借口拿出来直接给钱,但她估计再不给胡大明看到点实惠的她和她大哥路上就得受气了,思考再三决定把方便面交出去。

    两箱方便面不够,方便面虽然难得,但卖不上太高的价,加上两袋子细粮才差不多。

    果然,胡大明一听这话眉开眼笑,收东西的速度一点不慢,只嘴上客套着:

    “哎呀,不用啊,不用啊,都是一块儿干活的,客气啥?”

    “我们没客气,大明哥,你也别和我们兄妹客气,你是我哥的师傅,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好!就冲你叫我这声大明哥,以后你们就是我异父异母的亲兄妹。”

    就这么的华清彻底收服小弟(大哥)一枚。

    看来这辈子她选择做物质女孩是选对了,华清感叹。

    离新疆最近的一站是呼县,再往里走汽车就不好走了,省城到呼县的路走汽车最快,呼县到新疆还得是火车。

    三人把车停到火车站里面,全买了去新疆的票,从火车里往外看新疆地界是一片黄沙漫天,植物稀稀拉拉苟延残喘着,胡大明脸色白了白:“还好咱们没开车过来,要不车非陷沙子里头。”

    “就因为这里地理环境特殊所以新疆的水果特别的甜。”华清说。

    “真的假的?”

    “等下了车你试试就知道了。”

    “行。”

    华清把采购单拿出来,上面只有葡萄和杏两种水果,每种要五千斤。

    “哥,等会儿下车你和大明哥去找杏和葡萄,找到了你们就去车站旁边的招待所等我,这趟付厂长给我交代了别的任务。”

    “行。”胡大明和华保国答应的痛快。

    “对了,你们要是碰到好吃的水果记得带回来呀。”

    “知道了。”

    下了车三人便分道扬镳,华清打听了一下往人口最少的村子里走。

    哈密村的哈密生产队大院里,啊尔浦队长急的团团转:“巴扎回来了吗?”

    “哪里那么快呦。”图布卷了一颗旱烟递给他:“抽烟。”

    “哎呀,供销社的车还没到,我哪有心思抽烟?”

    图布叹了口气:“咱们这地方车不好走,进不来正常,你急也没用。”

    啊尔浦看着外头一排排茂盛的瓜田眼露悲伤:“供销社再不送物资来咱们就要断顿了,蜜瓜长得再好有什么用?难道咱们还能靠它们果腹吗?”

    新疆地理环境恶劣,粮食根本种不活,没有产粮能力年年都要靠政府补助,偏偏这块地方车不好走,供销社的车经常坏在半路,晚到都是常事儿,但是今年也太晚了,足足一个多月没见供销社的影子,啊尔浦天天派儿子巴扎去供销社问。

    这不,走到一半路华清就和巴扎碰上了,新疆人口不多几乎都集中在大城市附近,华清走的方向正好是哈蜜生产队的方向巴扎赶着牛车快走两步追上她。

    “姑娘,你是去哈蜜生产队的吗?”

    华清看看面前的壮小伙子,一米八五左右的身高,比小少爷矮一点,蒙着脸看不清他长什么样,但听声音应该挺年轻的。

    “对。”华清回答。

    “太好了,顺路。”巴扎说:“我是哈蜜生产队队长的儿子啊巴扎,我捎你一程,上车吧。”

    不用自己走了,真幸运,华清跳上牛车。

    “姑娘是外地来的吧?”巴扎问。

    “是,我从江南过来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红星罐头厂的采购员,同志您好。”华清伸手。

    巴扎用衣服擦擦手:“您好您好。”

    华清说:“我们厂长听说新疆的水果特别好,想采购一批回去看看能不能做成罐头,我来采购一点样品,如果好的话后面会大量采购。”

    巴扎立马来劲儿了:“那你去我们生产队就对了,我们队里的瓜长得老好了,特别甜。”

    华清笑笑:“我就是打听到你们队里的瓜最好才特意去的……咳咳……”

    华清说话时不小心把嘴巴张大了一点,立马有沙子灌进来。

    巴扎解开围巾:“我们这风沙大,你要是不介意这个给你用。”

    围巾下的脸果然很年轻,巴扎不白但也不黑,小麦色的皮肤微微凌乱的头发,浓眉大眼,眼眶的轮廓很深,脸上棱角分明,让华清一下想起几十年后的某建模脸明星,小伙子长的真不赖。

    还一笑一口大白牙。

    算上小少爷和付厂长她这一趟重生光顶级帅哥就碰上三个,真养眼啊,华清感叹,真不明白她上辈子怎么就在陈楠一棵树上吊死了。

    “谢谢。”华清接过围巾围到脸上,巴扎见了脸上冒出一片红晕。

    牛车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哈蜜生产队,啊尔浦早就不耐烦在院里等了,一直在村口坐着,看到牛车远远就迎了上来。

    “怎么样?供销社那边说没说什么时候给咱们送粮食过来?”

    巴扎摇摇头:“爹,供销社的车先开去边境生产队了,说十天半个月都回不来。”

    啊尔浦早有预料,边境生产队里所有的人都是为国家特意留在那里种树的,是新疆的保护罩,新疆的防风带就是靠他们一代一代种出来的,条件比他们这里恶劣好几倍,物资紧着那边没毛病。

    “那这么说粮食到了?车过不来我们自己背着瓜过去换粮食也行,你问没问今年的蜜瓜的收购价格?”

    “问了,供销社说不管是西瓜还是蜜瓜都一毛一斤收,比去年少了五分钱,粮食的价格没变,粗粮四分六,细粮七分二。”

    “也行,也行,今年还是收一万斤?我得赶紧组织人去摘瓜,给供销社送货去,”

    粮食到了就好。

    “爹,供销社说了,今年水果它们无限收,只要能送过去就行。”

    啊尔浦更高兴了,水果收的越多他们能买的粮食就越多,但儿子的下一句话就把他打进了地狱。

    “但是粮食他们只能卖往年的一半,说是今年收成不好。”

    只给一半?没有粮食他们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啊?啊尔浦傻了。

    “不行啊,往年那些粮食咱们都将将够吃,一下子少这么多咱们怎么活?”

    “我也说了,供销社的人说收成不好没办法,南方还好,北方那边几乎都在申请救济粮。”

    “不能啊。”啊尔浦从怀里抽出一张报纸,指着一个人坐在牛车那么大的南瓜上和比人还高的水稻说:“全国今年不是都大丰收了吗?最低的都亩产一万斤,怎么可能缺粮?”

    华清伸头瞅了一眼夸张的宣传画,还挺怀念,也就这个时期能在官媒报纸上看到这种不着四六的东西了。

    “假的。”华清说。

    “我家是江南的,水稻一亩地产一百二三十斤都是顶天了,老天稍微不给力水稻就减产,不可能一亩地收获一万多斤,红薯一亩地最多也就两千多斤,而且听说北方那边今年干旱好几个省受灾严重颗粒无收。”

    “你看看这。”

    华清点了几个北方的报道,颗粒无收被吹成了鱼米之乡,比江南粮食产量还高。

    “就算不受灾北方冬天下雪也种不了庄稼,江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产量,黑江产量是江南的五倍,他们连亩产十万斤都报出来了,这怎么可能?”

    “别信报纸说的,上面都是当官的拼政绩瞎几把忽悠的,今年全国减产,江南的供应粮都调去北方救灾了,估计未来两三年粮食都不够吃。”

    “这位是?”

    华清围着围巾啊尔浦还以为是村里人坐顺风车的。

    华清把围巾打开:“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红星罐头厂的采购员,来你们这收水果的,我们罐头厂是外资,专门做出口贸易的,你别把水果卖给供销社,卖给我们,我们可以用粮食换。”

    华清这话可不是信口雌黄,这个时期华国最缺的就是外汇,要不是为了保证外汇,区区干旱而已,华国的储备粮足够应付,但为了保证外汇,必须得保证粮食的出口量,这样一来华国人的粮食才不够吃的。

    红星罐头厂是干啥的?不管是不是外资,付明镜一家有意回华国发展,总归是给华国赚外汇的,华国缺谁的粮食都不可能缺红星罐头厂的粮食。

    “真的?”啊尔浦搓搓手:“贵人啊,快点进办公室详谈。”

    巴扎想跟进去被老爹一脚踹外头去了:“这么没眼力劲儿呢?赶紧给客人削水果去啊!”

    别看哈蜜村不大,水果特别齐全,什么都有一点,新疆的大枣,香梨,杏子,葡萄通通都有,还有纸皮核桃,巴旦木,巴扎整整端了十好几个盘子上来,华清每样都尝了一点,赞不绝口。

    “好吃好吃。”

    新疆的西瓜味道上一点不比空间的沙地西瓜差,但是比起黑土西瓜多少还是差了点,而且空间里有灵气连沙地西瓜吃了都能强身健体,土地越好的西瓜灵气含量就越高,效果越明显,她最近天天吃草莓,只有黑土地能种的了草莓所以草莓里灵气含量极高,华清发现自己不止皮肤变白变细腻了,头发变黑了,力气也大了不少,一只手能拎动一百斤大米。

    “你们生产队这次能收获多少水果?”华清问。

    “蜜瓜和西瓜加一起十几万斤。”啊尔浦说。

    “行。”华清大手一挥:“你们的瓜我都要了,但这里车不好走,你们得帮我把瓜都运去火车站,注意别磕了碰了,我按一斤两毛钱收。”

    比供销社多给一倍!啊尔浦连连答应。

    华清压压手:“别太谢我。”她和付明镜谈的可是一斤一块钱,她是真没想到新疆水果的成本这么低,看来空间里的西瓜不能卖付明镜了。

    华清不是没想过中间商赚差价,但太危险,这事儿瞒不住,要是付明镜把她告了咋办?毕竟现在还没开放个体经济呢,还是不冒那个险。

    “那粮食……?”啊尔浦问。

    哈蜜生产队眼下最缺的不是钱,是物资。

    “我明天给厂里打电话,最迟半个月应该到了。”华清说。

    啊?还要那么久啊?啊尔浦苦着脸,他们已经断顿了,等不起。

    供销社给的钱虽然少,但到底粮食已经到了,有把握,啊尔浦小心翼翼的问华清:

    “我们可以先卖五万斤瓜给供销社吗?队里已经断顿了,得先把供销社能换的粮食换到,剩下五万斤再卖给你们可以吗?”

    说到底还是不太信任华清。

    “可以。”

    华清答应的痛快,反正她这一趟最终的目的只是想把空间里的水果倒腾出来而已。

    第二天哈蜜生产队除了走不动的老人和小孩全员出动,一趟又一趟的往供销社搬水果,一天一万斤,十来天就能搬完,华保国和胡大明那批货也收购的相当顺利,但人家也不要钱,要粮食,胡大明做不了主第二天和华清一样回来了,三人正好在供销社碰个正着,因为只有供销社有电话。

    拨通了付明镜办公室的电话付明镜在那头一口保证:“行,粮食的事儿我来解决,你们去签合同吧,明天省里的车队就出发,六天后到呼县火车站。”

    “好嘞。”

    华清眉开眼笑。

    挂掉电话她对胡大明说:“等会儿你和我大哥就去签合同,尽快把杏和葡萄装上车,然后我和大哥两个人把货运去罐头厂,你别走,留下,运输队给咱们一个月的时间,咱们还能再跑一趟。”

    胡大明明显感觉到什么,惊的看了一眼华清:“你什么意思?”

    他们平时跑车是会带点特产回去卖,但撑死了也就几十斤,华清啥意思?这是要拉整整一车回去卖?不想活了?

    华清说:“就是难得来新疆一趟,带点伴手礼回去,油钱我们自己出,怎么的?你不带?”

    “你管一万斤叫伴手礼?”胡大明声音都破了。

    “没错啊,有哪条法律规定伴手礼不能是一万斤吗?”华清卡巴眼。

    “这倒没有。”

    “那不就得了?我和我哥已经谈好了五千斤西瓜,还有一半是留给你的,你要是不用,我俩就全用了。”

    “用。”胡大明想都没想就说,随即反应过来:“你们有那么多钱吗?”

    他记得华家兄妹是乡下人,挺穷的。

    华保国也看着meimei,对啊,妹子哪来的钱?

    “没给钱,华清说,等我家粮食下来了给老乡送点过来就行,礼尚往来嘛!”

    我听你瞎扯。

    不过胡大明明白华清的意思了,货是赊账赊的,他们得送粮食过来,胡大明琢磨琢磨,今年粮食缺的厉害,按供销社的价格卖肯定不行,黑市的粮食估计也被炒成了天价,五千斤这么多他实在没勇气囤货,万一亏了呢?

    摇摇头,胡大明说:“我带十个西瓜二十个蜜瓜回去就行了,再加点零零散散的,三百斤东西就够,剩下的你们用吧。”

    三百斤水果六十几块钱,胡大明亏的起,再多就不行了,先试试水,要真挣钱他下回还来跑新疆线。

    华清有意带带胡大明,她以后当大老板了需要员工不是?所以提点胡大明:

    “大明哥,我看你还是多带点伴手礼回去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除了这上哪儿找两毛钱一斤的水果去?错过今年就得等明年这个时候了,毕竟水果是有季节的。”

    “万一以后新疆这边交通方便了,咱们个人连口汤都喝不着。”

    “你说的道理我懂,可是他们不要钱咋整?谁知道黑市现在炒粮食炒到什么价了?”胡大明说。

    华清说:“总不会超过十块钱一斤吧?”

    西瓜一个能卖到十块钱呢,蜜瓜的单价更贵,他们的收购价一个十斤西瓜才两块,五斤的蜜瓜一块,而且这个价格不是不能再往下压,品相不好的再压一层价,供销社品相好的才给一毛钱,品相不好的人家还不收呢。

    收的瓜多了,冲村民们要点别的水果当舔头过分吗?几斤十几斤你们拿得出手?咋的也得给几十一百斤吧?

    华清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好,跟胡大明说:“要不你就专门收次品水果,那个可以把价格压的特别低,次品也好出手,没准利润比好水果还高。”

    华清对胡大明可谓是尽心尽力了,你说三个人出去就她和大哥捎回来一车东西,挣钱了,那不是成众矢之的了吗?

    胡大明被华清说心动了,答应:“行,我在这边先联系联系东西,等货装完了你和保国先回去。”

    “行,你和我哥现在就出发吧,先装货要紧,咱们早去早回。”

    华清想的不错,这边供销社不收次品水果,本地人也吃不了那老些,次品水果卖的特别便宜,两分钱一斤,一块钱能收五十斤,而且可以用粮食加票证交易,不用非得要现粮。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西瓜和蜜瓜耐储存很少有次品,胡大明收的次品水果都是苹果,梨,杏子之类的,满满五千斤胡大明才花了一百块钱,并一百斤全国粮票,都要美开花了。

    华清也美,胡大明收的次品中没有瓜类,不影响她做生意。

    刚到省城她和胡大明带了满满一车伴手礼的事儿就被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