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泰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皇后只能我来当!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61

分卷阅读1361

    只有十岁,跟我家悠儿年岁都不相符。”

柳氏也是深感可惜,忍不住想起七年多前在京城拜访平侯府的情景来。

“当年悠儿只有六岁大,你因公事不得不进京数月,我们在平侯府叨扰了数月。晋安候和夫人都十分热情有礼,让妾身好生感动。”

甄远山想起昔日好友来,温和微笑。

“他虽是武将出身,却也饱读诗书,为人很是爽朗谦逊。子明的嫡亲弟弟子川却截然不同,清冷淡漠,性子极怪,才智却远远在子明之上。”

商皓二十多岁时,商老夫人老蚌生珠,生下一个小世子。

出生之际天降祥瑞,天空布满紫云,神鸟翻飞半空,仙乐飘飘,从而轰动整个京城。

商老侯爷老来得子,喜不胜收,为小世子取名叫商源,疼爱非常。

甄远山因跟商皓感情深厚,私下也用字称呼小世子。子川便是商源的字。

商家为人处世都非常低调,小世子的祥瑞出生却惹得很多人瞩目眼红。

老侯爷以“小世子体弱多病”为由,将他远送南方灵云寺疗养,直到十五岁才悄悄接回京城。

柳氏禁不住想起那个清俊出尘的少年郎来,低声:“那年我们过去之时,妾身也曾远远见过世子两面,那风姿气质,宛如谪仙下凡。”

“哦?夫人曾见过子川?”甄远山问。

柳氏温婉一笑,解释:“小时候悠儿甚为调皮,总爱到处乱去。有一次妾身午觉醒来,苦寻她不到,心里着急不已。后来,一个侍从送悠儿回来,解释说悠儿跑去了小世子的住处。”

甄远山微微惊讶,问:“竟有此事?!”

柳氏点头,答:“妾身跟那侍从道谢后,瞧见悠儿往远处挥挥手,循着看过去,发现是一个俊美出尘少年郎,微微颔首后便离去。还有另一次,也是差不多情景。”

“还有?”甄远山宠溺轻笑,问:“可是咱们悠儿又去烦人家了?”

“应该是。”柳氏解释:“跟着她的丫头和婆子吓坏了,说小小姐一转身就跑没了。妾身和侯爷夫人也都吓坏了,连忙着人寻找,后来是小世子牵着她回来。”

第两千八百零八章商帝(八)

甄远山禁不住笑了,道:“小世子高才绝世,却性情多变,脾气也怪,即便是长兄子明开口,他都不一定领情。咱们悠儿天真烂漫不懂事,他才不会加以计较。”

柳氏算了算,忍不住问:“那小世子应该二十多岁了吧?怎么没听说过他成婚的喜讯?”

平侯府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权贵,一旦有喜事传开,相信很多人竞走告知。

“他尚未定亲成婚。”甄远山解释:“子明在信中多次讲道,说虽长兄为父,可许多事反而是这个弟弟在做主。老夫人前些年去世了,长兄长嫂要为他牵线求亲,他每次都拒绝,偏偏他们夫妻又都拿他没法,甚为无奈。”

柳氏禁不住笑了,道:“不知世上该是怎样好的女子,才配得上那般绝才出尘的男子!”

甄远山微微轻笑,低声:“姻缘天定,月老必定早有安排。”

……

书房,雕花大窗边。

甄悠一边哼着小曲,一边俯下看水池中的锦鲤来回游弋,偶尔禁不住笑出声。

终于又能去京城了,巴不得能立刻看到那个好看的怪叔叔。

实在真真太好了!

只是,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自己?

时隔多年,也许……可能……他早就忘了吧。

这时,门外传来小厮的嗓音:“二老爷,小姐已等候您多时。”

她连忙转过身,端正站好,对走进来的儒雅中年男子福了福身。

“爹爹。”

甄远山淡淡“嗯”了一声,走过去端详桌上笔墨未干的画作,一时眉头蹙起。

“悠儿,为父的这幅画就这么被你毁了。”

甄远山少年时便以文采斐然出名,尤其是画作意境极好,深受名流sao客喜爱。

他的三个子女都是他亲自教导启蒙,特别是无法出外求学的小女儿,几乎都是他全然带出来。

甄悠吓了一跳,漂亮大眼睛溜了溜。

“爹爹……”

甄远山嗔怪睨她,解释:“这画本是寄情山水画,强调山高水远的淡薄。你却私自添加人物和扁舟,又加了一些水鸭和鸳鸯,情感颇浓,把整幅画的意境都毁了。”

甄悠缩了缩脑袋,雪白小脸红扑扑。

“爹爹,对不起。刚才顾着高兴,没看清楚爹爹之前画作的倚重点。”

对于这个小女儿,甄远山也是疼入血rou,见她有错便认,态度虔诚,也就不舍责备于她。

“回去重画一幅,下午交过来为父看。”

“是,爹爹。”

甄远山瞄着画作看,挥了挥手。

甄悠施礼告退,脚步轻快溜了。

书桌旁的儒雅中年男子看着那依偎亲密的鸳鸯,眸光微闪,暗自有些惊讶。

小女儿的书画都是他亲手所授,她心思细腻,思路活泼,画风很是轻松欢愉。

不过,她极少画这样的旖旎丰满画面。

莫非女儿心中已有心仪的男子?

不,她自十岁起便不曾见男客,养在深闺内府,又怎么可能相识其他男子。

应该是她猜到了此次让她去京城的目的了。

思及此,甄远山微微一笑。

女儿聪颖不已,很快便猜了出来,这样也好。

第两千八百零九章商帝(九)

两天后,大房的甄宇从书院赶了回来。

第五天一早,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甄悠和贴身侍女共乘一辆马车,大太太也有一辆马车,加上几个婆子和二等丫鬟,一共五辆马车,二十多个箱囊,二十个护院,往北一路而行。

官道漫长,风沙滚滚。

半个月后,终于到了京城。

刚到城门口,便看到程府的两个管事,带着几个小厮等待在一旁。

“三老太爷前日接到信,非常高兴,派小的带人来此等候甄大奶奶和小少爷。”

三房老太爷便是甄程氏的老父亲,今年七十来岁。

程三老爷和原配夫人恩爱非常,不料夫人生下一子一女后,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后来他娶了继室,长子带在身边,女儿留在家中。

不料继室不疼爱女儿,趁他不在,自行做主将女儿嫁到远在金陵的甄府。

程三老爷回来后很是气愤,却木已成舟,根本更改不得。

正因为如此,程三老爷对这个女儿总是心存愧疚,不时派人照拂一二。

家中但凡有好的,总没忘记她的份儿。

此次听到女儿要来给长兄过大寿,他也很是高兴,接到信就连忙吩咐下人来城门口相迎。

甄程氏跟管事聊了几句,便吩咐继续